探索中国汽车产业数智化转型: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之路
方跃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钱文颖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秘书长
近日,《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简称“《四轮驱动》”)一书荣获了“财资一家2024年度好书”称号,作者也获得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2024年度作者奖。这本书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简称“中欧AI中心”)方跃教授,以及周频博士和崔洪波校友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了中欧校友汽车行业协会及产业一线的十几位专家,经过一年的产学研合作完成。
《四轮驱动》展示了中欧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汽车产业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努力,这本书是AI和汽车产业结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献给所有在汽车产业中奉献的创业者和奋斗者,希望向全球讲述中国汽车产业的故事,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数智化路上的创新探索。
01
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闭环: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探索
《四轮驱动》记录了自2023年起,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指导、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发起的一系列行业探访和工作坊活动中所积累的产业洞察与思考。通过这些实践调研活动,18位作者不仅回顾和反思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还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参与者的深度交流与碰撞,汲取了一线最新的实战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四轮驱动》还通过共创解题工作坊的形式,展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新书独特之处在于,该书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汽车行业“老兵”和顶尖学者联手撰写,创作团队结合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深厚的学术背景,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交织下,提炼出两浪叠加下汽车产业面临的“真问题”,并给出了“四轮驱动价值模型”的方法论,为中国汽车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四轮驱动》的创作过程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探索,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显著创新。中心采用了一种名为“真问题五步法”的方法论,强调实践中的问题定义与解决过程。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个别企业的指导,更是产业共创的结果,确保研究能够真正反映并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真问题五步法,我们逐步剥离问题表象,直达核心。例如,在一次共创解题工作坊中,最初的问题表述只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问题,但在深入讨论后,发现这实际上是被隐藏在人才发展背后的业务发展问题。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形成了更具普适性指导意义的学术思考,帮助企业在实际业务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02
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向全球
中国汽车产业过去二三十年发展迅速,是从“经典四化”走向“新四化”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形成了传统汽车制造商、造车新势力以及科技巨头的三方博弈;大家主要集中在软件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建设这三个战场。这种现状充分反映出汽车产业底层竞争逻辑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但无论市场参与者如何变化,无论战场如何转移,我们必须深入到竞争背后更根本的问题——“企业如何创造价值?”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学术界都迫切需要迭代价值创造理论体系,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这也是《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四轮驱动》在书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四轮驱动价值模型”,分别是客户价值、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四个维度对数智化时代的汽车产业发展都有各自不同的战略贡献,并在相互协同中放大这些效应:客户价值:核心在于体验和品牌的升级,强调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产品价值:核心在于软件与AI定义汽车,重新定义未来的汽车产品。运营价值:核心在于生产智造与智能供应链,提升效率和灵活性。生态价值:核心在于开放式创新与数智化生态,构建共赢的合作网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财经作家吴晓波、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钉钉总裁叶军等业界专家纷纷对《四轮驱动》给予高度评价。陈清泰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成就上。《四轮驱动》通过深入剖析真实案例,为行业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工具和行动指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为《四轮驱动》作的推荐序中谈到,这本书正是中欧在产学研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视角。在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的当下,这本书希望为中国汽车企业转型、对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生态发展、对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推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它将为广大读者带来重要的启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汽车产业的数智化转型。
本书作者方跃教授认为,在AI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产品即战略,AI不仅是会重新定义未来的汽车产品,还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未来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重新定义汽车的产业边界。他给到汽车产业的企业家们建议,面对AI,大家目光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和产品层面,而是要提升到战略的层面去思考AI会给未来的汽车生态带来什么变化、会给公司带来哪些挑战,才能更准确地去更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架构、变革自己的组织。
03
打造具有商学院特色的AI产学研平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自成立以来,已走过3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和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的显著进展。中欧始终注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校友是学院的重要资源,他们的支持与参与推动了学院的发展。《四轮驱动》一书正是中欧“中国深度、全球广度”这一理念的体现,展示了中欧如何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帮助中国企业从本土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市场讲好中国故事。
《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但这仅仅是阶段性的成就。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中心不仅专注于推动汽车产业的数智化转型,还在积极拓展其他行业的AI应用研究。通过深度的产学研融合,中心致力于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深刻的学术洞察、政策建议与产业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建设具有商学院特色的AI产学研平台,推动AI产业和企业转型的全面发展。中心的愿景是成为AI与管理创新的高端智库,汇聚全球顶尖资源与智力,推动企业的AI转型和产业升级。我们的使命是通过连接前沿企业、全球顶尖智库以及产业生态伙伴,共同推动AI产业的发展,并塑造中欧商学院在AI领域的学术、产业和政策影响力。研究中心将继续与业界伙伴、中欧校友以及汽车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同仁合作,发挥中欧的学术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为中欧汽车产业面向全球、走向未来带来一些价值。